您好,欢迎来到 黄道婆
用户中心

最近浏览的商品

全部浏览历史
首页> 行业头条> 文章内容

速度比高铁还快!人民网“行进中国”聚焦永荣数字化革命

2025年8月4日,人民网总网“行进中国”系列报道聚焦永荣控股集团,记者深入生产一线,全景记录永荣以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图景。报道展现了永荣以数字化赋能、绿色化引领,树立了传统制造业向新质生产力跃升的标杆典范。

“太阳太阳像一把金梭,月亮月亮像一把银梭,交给你也交给我,看谁织出最美的生活……”这首在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歌曲,是当年催人奋进的“纺织协奏曲”。工人们快速作业的生产场景,成为传统纺织行业的印记之一。

而如今,纱线在自动化设备上高速运转,原料在机械臂“指挥”下流向产线,万米长的产品仅重5克……走进位于福建省福州新区(长乐区)的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永荣股份)超细旦锦纶生产车间,偌大的厂房内仅有2名工人,管控着30多台设备井然有序地作业。

记者试图用相机捕捉纤细的锦纶纱线从机器的纺轴上抽出的画面,却发现快得差点儿对不上焦。“这些自动化机器设备的瞬间生产速度比高铁还快。”永荣股份副总经理付重先介绍。

长乐是我国纺织业重镇,几年前,永荣股份就在这里成功研制出高性能的防晒锦纶材料,适逢防晒衣市场超乎预期地加速扩容,由此拿到了大批订单。这次“意外之喜”让付重先更加认识到,只有坚持创新,才能为企业打开更广阔的市场。

生产线上,纺织设备高速运转,只有零星几个工人巡视;控制室内,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展示着生产数据、订单状态、能耗信息,随时监控生产全流程……纺织这一传统制造业在永荣股份已然升级为数字化模式。

曾几何时,传统产业常被认为是“利润洼地”,但付重先却认为,传统制造业同样大有可为。

经历数字化变革后,永荣股份吃到不少“红利”:不仅厂房面积减少60%、单位能耗降低40%、人均产量提升55%,还推动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生产项目入选“全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”。

如今,永荣股份“订单―排产―生产―检验―包装―仓储―交付”的全流程智能制造已从无到有,“苯―己内酰胺―尼龙切片―尼龙纤维”的上下游产业链已全面打通,“一个车间单元、两名员工、一天五十吨产量”成为“现在进行时”。

“今年年初,我们还在生产线上加入视觉人工智能检测技术。”付重先介绍,“如果用人工检测,每个产品需要20秒;而用人工智能检测只需要2秒,同时将检测的准确率提高至99.9%以上。”

智能化带来的精准控制与效率提升,不仅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,也为永荣股份探索资源循环利用奠定了基础。

据介绍,符合条件的可再生废旧纺织品,经过分类回收、环保脱色、深层精滤、等距切粒、除尘干燥等处理步骤后,即可熔融纺丝,进入新一轮的纺织制造流程中,“重生”为崭新的再生环保纺织品,实现资源循环利用。

“目前,我们的可再生产品约占公司产量的3%。”付重先坦言这个比例尚小,但企业年实现减碳量已超6万吨。

“并非所有废旧纺织品都可以回收再利用,这要求我们从产品设计源头就融入可再生理念,甚至纽扣、商标等细节处都需采用可再生材质。”付重先说,“绿色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仍将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重点,将通过采用环保原料、优化生产工艺、降低生产能耗等方式,持续探索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。”

从传统纺织行业探寻新质生产力,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可持续发展,已成为长乐纺织企业的共识。福州新区(长乐区)正发挥自身作为全省最大数字资源集聚区优势,引导传统纺织企业从“千人纱、万人布”到“智改数转、数智赋能”,“织”出一片充满活力的新天地。

发售日期:2025-08-07
行业头条 更多>
信息公开
资源共享
产业链赋能
合作共赢

电话/传真

025-58263561

客服邮箱

kefu@hdpchina.com

业务合作 袁总

18994002128

黄道婆管家APP下载

黄道婆交易APP下载

黄道婆纺院

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.江苏鸿博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备案号:苏ICP备18034533号-4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苏B2-20180364